1、通过实验观察碘仿反应的现象。
2、通过实验验证发生碘仿反应物质的结构特点
3、通过实验探究哪些物质能够发生碘仿反应。
有机化学中关于碘仿反应的叙述为:把含有甲基酮()结构的醛、酮在碱性溶液中与卤素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的反应,称卤仿反应,当卤素是碘时,产生的碘仿(CHI3)在水中溶解度小而沉淀出黄色结晶,称为碘仿反应。因此常利用碘仿反应来鉴定具有
结构的醛、酮。
丙酮:
CH3COCH3+4NaOH+3I2→CHI₃↓+CH₃COONa+3NaI+3H₂O
乙醛:
CH₃CHO+3I₂+4NaOH→CHI₃+HCOONa+3H₂O+3NaI
乙醇:CH3CH2OH+I2+2NaOH==(水浴加热50-60℃)==CH₃CHO+2NaI+2H2O
1、实验仪器
水浴锅、烧杯、试管、铁架台、玻璃棒、胶头滴管
2、实验药品
乙醛、丙酮、乙醇、乙酸乙酯、乙酸、氢氧化钠溶液、碘水、I2-KI溶液
1、配制I2-KI溶液:在烧杯中加入2.56g I2,然后加入100mL 2mol/L KI溶液溶解。待固体完全溶解后静置备用。
2、分别向五支试管中加入大约10mL I2-KI溶液,然后各滴加5-6滴乙醛和丙酮、乙醇、乙酸乙酯、乙酸试样。
3、分别加入大约2mL 2mol/L NaOH溶液,边加边振荡,观察现象。
4、另取两支试管,加入10mL I2-KI溶液,然后分别加入乙醇和乙酸,置于60℃水浴中,然后分别加入大约2mL 2mol/L NaOH溶液,观察现象。
1、常温下,丙酮和乙醛溶液产生黄色沉淀
2、水浴加热时,乙醇可以产生黄色沉淀
3、乙酸无论在常温还是加热都不能产生黄色沉淀。
1、本实验直接使用碘水时难以出现黄色沉淀,原因是本实验中丙酮、乙醛等有机物不能过量,过量的有机物会将生成的碘仿溶解,无法观察到黄色沉淀现象。但是碘水中溶解的I2含量太少,很难将有机物全部消耗。
2、本实验的机理是碱性环境下I2歧化形成的IO-具有强氧化性。应先向I2-KI溶液中加入有机物,然后再加入氢氧化钠,若先加入氢氧化钠,IO-及其容易转变为弱氧化性的IO3-,反应现象则难以出现。
3、乙酸乙酯与乙酸一样,加热时也不能发生碘仿反应,但是若加热温度过高(>70℃),达到了乙酸乙酯的碱性水解温度,产生的乙醇可以发生碘仿反应!